第105章 一直以来(1 / 2)

郑欣婷,一个怀揣梦想与独特思维的中国留学生,在波士顿的求学之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抉择,她的故事,如同一部充满未知与探索的冒险小说。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郑欣婷坐在波士顿的一间小咖啡馆里,手中紧握着一张管理咨询公司的面试邀请函,心中却五味杂陈。这份面试机会对她来说弥足珍贵,但囊中羞涩的现实让她不得不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公司申请预支往返路费。

“这可真是个非同寻常的请求。”郑欣婷自嘲地笑了笑,随即拨通了面试官的电话。电话那头,面试官的声音略显惊讶,但在郑欣婷诚恳的解释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一特殊的安排。

面试那天,郑欣婷穿着借来的西装,自信地走进了会议室。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看似寻常:“在某一设定区域内应该有多少家加油站?”其他应聘者纷纷拿出纸笔,开始按照咨询公司的逻辑公式计算,而郑欣婷却陷入了沉思。

“加油站,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郑欣婷心中默念,随后开口问道,“人们去加油站,真的只是为了加油吗?会不会是去那里的便利店?如果是这样,那跟车的关联度就降低了,我们不仅要算车的数量,还要关注人口密度。而且,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加油吗?未来会不会有些交通工具根本不需要加油,或者出现新的交通方式?”

面试官一脸茫然,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反问和分析。面试结束后,郑欣婷走出会议室,心中既有释然也有忐忑。不久,她收到了拒信。

当郑欣婷把这个故事分享给现在的学弟学妹时,他们哄堂大笑。“谁让我当时就是不会面试呢?”郑欣婷也笑着摇了摇头,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求职,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工作,更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特性。”

------

暑期实习求职未果,郑欣婷并没有气馁。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浪潮在美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掀起了信息技术革命。郑欣婷看到了这其中的机遇。

“我要休学一年,回国创业。”郑欣婷在电话中向父母宣布了这个惊人的决定。父母虽然担忧,但更多的是支持。他们知道,女儿的心中有着不一样的火种。

郑欣婷回到了中国,和几位老同学一起创办了“中华创业网”(SinobIt)。这个网站旨在搭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沟通桥梁,为科技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专业服务。

“我们没有绞尽脑汁去想什么新奇的网站名称,只希望这就是为中国创业者服务的网站。”郑欣婷在网站的上线发布会上笑着说道。

凭借着另辟蹊径的商业洞见和平台优势,中华创业网在半年以后就开始盈利,并很快拿到了融资。郑欣婷和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然而,市场总是充满变数。2000年开始,互联网泡沫逐渐破灭,许多初创企业纷纷折戟沉沙。中华创业网的业务量也不断缩小。

“我们该怎么办?”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

“这些钱一定要还。”郑欣婷坚定地说道,“我们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有损害的事情。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郑欣婷的带领下,团队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出路。他们调整了业务方向,更加专注于为优质项目提供深度服务。尽管过程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着那份信念。

最终,在郑欣婷和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创业网逐渐走出了困境。他们不仅还清了投资款,还赢得了投资人的尊重和信任。

“我亲身感受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也看到了互联网企业蕴藏的无穷潜能。”郑欣婷在回顾那段经历时感慨地说道,“我反复自问:互联网经济究竟是怎样的经济?能否从中诞生跨越时间周期的伟大企业?风险投资应该选择怎样的创新企业?资本市场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来孕育创新企业?‘繁荣’背后哪些是泡沫,哪些能够创造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