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至北宋(1 / 2)

我在北宋教数学 吉川 2904 字 19小时前

公元1068年,北宋都城汴京繁华依旧,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而远在现代的河南省开封市,年轻的数学老师林翀正在开封州桥遗址游玩。他平日里酷爱历史与文学,此次来到这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地方,自然是满心期待。

林翀漫步在北宋皇城的御道街上,他的眼神中透着兴奋与好奇。这里是清明上河图的发生地,曾经的繁华与喧嚣仿佛还在眼前。他想象着当年的市井生活,人们在这里忙碌着,买卖着各种物品,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

走着走着,林翀来到了杨志卖刀的地方。他停下脚步,凝视着那片空地,仿佛能看到杨志手持宝刀,站在那里叫卖的情景。杨志的脸上或许带着无奈和坚定,他的宝刀虽然锋利无比,但却无人问津。

林翀不禁为杨志感到惋惜,他知道杨志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却因为时运不济而落得如此下场。他感慨着世事的无常,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块奇怪的砖石吸引住了。那砖石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仿佛在召唤着他。林翀心中一动,鬼使神差地踩了上去。

林翀只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待眩晕感消散,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荒僻的山林之中。四周古木参天,阴森静谧,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更添几分诡异。他满心皆是迷茫,全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又究竟身处哪个朝代。

就在他彷徨无措之时,忽闻一阵杂乱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林翀心头一紧,急忙转身,只见一群身着粗布麻衣、手持明晃晃刀剑的强盗气势汹汹地朝他冲来。为首的强盗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眼神中透着贪婪与凶狠。

“小子,识相的就把身上钱财都交出来,兴许还能饶你一命!”为首的强盗挥舞着手中长刀,恶狠狠地喝道。林翀心中猛地一颤,但他迅速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脱身之计。

林翀快速打量这群强盗,然后镇定地说道:“各位大哥,实不相瞒,我身上并未携带钱财。不过,我看各位皆是豪爽的好汉,想必也不屑于为难我这身无分文之人。我倒是有个提议,咱们来一场特别的比试,若是各位能胜过我,我绝无二话,任凭处置。”

强盗们听了,不禁一愣,脸上满是狐疑。为首的强盗冷笑一声,说道:“哼,你这小子,少在这耍花样!有什么比试,赶紧说!”林翀深吸一口气,说道:“我听闻各位大哥在这山林中行事,对周边的地理状况必定了如指掌。我就以这山林为背景,出一道题目。这山林中有三条小路,分别通往三个村庄,其中两条路的长度之和比第三条路长 10 里,三条路长度的平方和为 1000 平方里,且三条路长度成等差数列。各位大哥不妨算算,这三条路的长度各是多少里?若能算出答案,我甘愿跟各位走,要是算不出来,还请各位高抬贵手,放我离开。”

强盗们听了,顿时面面相觑,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平日里打家劫舍,靠的是武力,对这种数学问题闻所未闻,一时之间都不知如何下手。为首的强盗眉头紧皱,瞪着林翀说道:“你这题目太过刁钻,我们兄弟没读过什么书,怎么会算!你这分明是故意刁难!”

林翀见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各位大哥莫急,这题其实可通过设未知数来求解。既然三条路长度成等差数列,我们不妨设中间长度的路为x里,公差为d,那么三条路的长度分别为x - d,x,x + d。根据条件,两条路的长度之和比第三条路长 10 里,可得到方程(x - d) + x = (x + d) + 10,化简后为x = 2d + 10。又因为三条路长度的平方和为 1000 平方里,即(x - d)^2 + x^2 + (x + d)^2 = 1000。将x = 2d + 10代入这个方程,展开可得一元二次方程7d^2 + 60d - 350 = 0,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算出x的值,进而得到三条路的长度分别为x - d,x,x + d。经过计算,三条路长度分别为 10 里、20 里、30 里。”

强盗们听了林翀这一通复杂的讲解,似懂非懂,只觉得他学识渊博,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为首的强盗铁虎看着林翀,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说道:“小子,没想到你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就这么放你走,我这面子往哪搁?这样吧,你再出一题,若是我们还答不上来,我二话不说,放你离开。”

林翀见铁虎如此执着,思索片刻后说道:“好,各位大哥,那我再出一题。假设你们山寨最近劫了一批货物,其中有上等丝绸、中等布匹和下等麻料三种。上等丝绸一匹价值 5 两银子,中等布匹一匹价值 3 两银子,下等麻料三匹价值 1 两银子。现在一共劫得 100 匹布料,总共价值 100 两银子,问上等丝绸、中等布匹和下等麻料各有多少匹?”

强盗们听了,再次陷入沉默,脸上满是无奈。他们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头绪。铁虎的脸色愈发难看,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个看似平凡的路人为何能想出如此难解的题目。

林翀见状,再次耐心解释道:“这是一道典型的三元一次不定方程问题。设上等丝绸有x匹,中等布匹有y匹,下等麻料有z匹。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z = 100(因为总共有 100 匹布料)和5x + 3y + z = 100(因为总价值是 100 两银子)

因为x、y都应为正整数,我们从x = 1开始尝试。当x = 4时,28 + 4y = 100,4y = 72,y = 18。此时z = 100 - 4 - 18 = 78。所以,上等丝绸有 4 匹,中等布匹有 18 匹,下等麻料有 78 匹。”

强盗们听了林翀的解答,心中惊叹不已。铁虎看着林翀,心中暗暗思忖:此子聪慧过人,若能为我山寨所用,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于是,他脸上的凶气渐渐褪去,换上一副和善的笑容说道:“小子,你这脑子确实灵光。我看你孤身一人,不如留在我这山寨,做个军师如何?以后跟着我们吃香的喝辣的,总比你在外面漂泊强。”

林翀心中有些犹豫,但想到自己如今身处陌生的时代,举目无亲,留在山寨或许能有个安身之所。于是,他点了点头,答应了铁虎的请求。林翀自从留在山寨之后,便充分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他就像一个天生的适应者,无论是面对怎样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他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并融入其中。山寨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对他来说却并非如此。

他仿佛拥有一种独特的洞察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山寨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规则。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去适应,更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和学习。他善于观察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不仅如此,他还能巧妙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山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农业生产、手工艺制作还是人际关系处理,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他的知识储备就像是一个无尽的宝库,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在与山寨众人的相处过程中,林翀总是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事物,并提出一些新颖而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帮助山寨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还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例如,当山寨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时,林翀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种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改善了土壤质量,使得山寨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着提升。

除此之外,林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渊博学识,深入研究山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设计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山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管理、物资分配、任务分配、奖惩机制等等。每一项规定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既考虑到了山寨成员的利益和需求,又确保了山寨整体的秩序和稳定。

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山寨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成员们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物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避免了内部矛盾和纷争;任务分配也更加高效有序,提高了山寨的生产效率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