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市局谈话(2 / 2)

在回分局的路上,张处长派来的两名年轻干警一直紧跟在他们身后,说是“护送”,其实更像是监视。

吉普车缓缓驶过市委大院,林默不经意间瞥见梁局长的自行车停在门口,车把上挂着的公文包露出了一角卷宗。

当他们终于回到分局,走进小会议室时,梁局长正坐在会议桌前,用力地拍着手中的搪瓷缸子,满脸怒容地吼道:“胡闹!这么重要的案子为什么不先汇报?”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缸子里的茶水也跟着溅了出来,正好落在墙上那张 1953 年颁发的《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宣传画上,形成了一滩水渍。

“梁局,”林默面色凝重地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照片,小心翼翼地递给梁局长,“这就是去年失踪的女工王淑兰,今天我们在那个地窖里发现了她。”

一旁的豆爱国紧接着补充道:“那个刀疤脸亲口承认,每月十五号都会有一辆卡车往天津运送‘货物’。”

梁局长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突然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带回来的那两个女同志,现在人在哪里?”

林默稍稍迟疑了一下,回答道:“何雨柱同志已经将她们安排在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地方。”他顿了顿,接着说:“其中有个叫周小梅的,她告诉我们,她曾经被带去见过张春来……还有市委的赵秘书。”

听到这里,梁局长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般,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中的茶缸子也因为他的动作而咣当一声倒在了桌上。他快步走到窗前,伸手拉上了窗帘,将房间里的光线变得有些昏暗。

然后,他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打开那个一直锁着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文件的封面上印着“机密”两个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梁局长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市里刚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组,需要我推荐两名政治可靠的同志加入……”

话还没有说完,走廊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仿佛有人在奔跑一般。紧接着,组织科的郑干事的声音隔着门传了进来:“梁局长,市处来电话,要求林副局长和豆副科长立刻去谈话!”

梁局的办公室里,空气凝固得如同结了冰。那句“市处来电话,要求林副局长和豆副科长立刻去谈话!”的喊声,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是无声的沉重。

梁局长贴在窗前的背影僵硬了一下,拉窗帘的手停在半空。他猛地回头,那锁着“机密”文件的抽屉还敞开着口,如同一个不合时宜的惊愕表情。

“这么快?”他喉咙发紧,声音像是从砂纸上磨出来的。

林默的反应快得像出鞘的刀。他一步上前,手已经按在了抽屉的边缘,将那份令人心悸的机密文件无声地推了回去。豆爱国仿佛闻到一股看不见的硝烟味,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脚跟一碰,站得笔直,目光灼灼地看向梁局长,再转向林默。

门外,组织科郑干事急促的脚步声犹在走廊空洞地回响。

梁局长阖上抽屉,落锁的声音在死寂中格外响亮。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在林默和豆爱国脸上重重扫过,那里面有磐石般的沉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心。“记住,”梁局长的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却字字千钧,“人,绝不能落到他们手里。尤其是那个周小梅!”

林默只微微颔首,下颌的线条绷紧了一瞬:“明白。”

市公安处那座苏式风格的大楼矗立在城区中心,灰砖墙面在初冬的阴霾下显得格外肃杀而冷漠。沉重的木门在他们身后合拢,发出的闷响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走廊深长,天花板很高,皮鞋踏在水磨石地板上的声音被空旷放大,每一步都敲在紧绷的神经上。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旧纸张混合的沉闷气味,还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权力机构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威严。

他们被径直带进二楼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门框上那块崭新的“副处长室”铜牌,映着惨白的灯光,刺得人眼发涩。张处长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藏蓝色的制服一丝不苟,胸前那枚代表着市处权力的铜徽章,此刻像一只冰冷的眼睛,闪烁着审视的光芒。他双手交叉搁在桌面上,身子微微后倾,占据着整个空间的高位。那个在油脂厂仓库角落里与他低声交谈的刀疤脸,此刻正垂手站在他办公桌侧后方,像一道沉默而凶险的阴影,浑浊的眼珠子毫无温度地扫过进来的两人。

“坐。”张春来抬了抬下巴,指向桌前摆着的两张硬木椅子,语调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林默拉开椅子坐下,腰背挺直,目光平静地迎向张春来。豆爱国紧跟着落座,椅子腿摩擦地面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这过分安静的房间里显得异常清晰。

“林默同志,豆爱国同志,”张处长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锥,“油脂厂仓库的行动,你们分局,程序上存在严重问题!”他特意强调了“分局”两个字,像是在划清界限。“跨区域办案,尤其是涉及重案,必须上报市处批准,这是铁的纪律!你们可倒好,擅自行动,擅自抓捕!眼里还有没有组织原则?”他的声音渐渐拔高,带着凛然的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