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部里来人(2 / 2)

郑明漫不经心地翻着案卷,突然指着照片上周科长的合影问道:\"这个人是谁?\"

林默刚要回答,年轻干部就插嘴道:\"郑组长,这种小分局能查出什么?我看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梁局长的脸涨得通红。林默不动声色地继续道:\"正在查。但照片背景是'红钢项目验收会'。\"

郑明这才正眼看了林默一眼,转头对女干部说:\"去联系工业部,调取五三年所有红钢项目的参与人员名单。\"语气里满是不情愿的让步。

四辆吉普车组成的车队驶向第一机床厂。路上,郑明一直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分局的侦查报告。\"这种推理太儿戏了,\"他指着林默的笔迹对同事说,\"基层同志就是缺乏系统训练。\"

机床厂的工人们惊讶地看着这支特殊队伍直奔锅炉房。郑明站在爆炸现场边缘,用手帕捂着鼻子:\"这也能叫现场保护?证据都被破坏了。\"

林默蹲下身,从废墟中捡起一块扭曲的金属片:\"定时装置很粗糙,但引爆点很专业。\"

\"让开让开,\"年轻干部推开林默,\"这种技术分析得由专家来。\"他装模作样地检查了一番,却什么也没发现。

\"郑组长!\"豆爱国突然从废墟深处举起一个烧焦的零件,\"是苏联制造的引信!\"

郑明的脸色变了。他快步走过去,这次亲自蹲下检查。\"你确定?\"他严肃地问豆爱国,完全忽略了站在一旁的林默。

当晚,特别调查组在分局会议室召开案情分析会。郑明直接把分局的人安排在角落。\"你们听着就行,\"他这样说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墙上挂满了现场照片,但郑明团队完全忽略了林默绘制的案件关系图。林默注意到他们正在讨论的方向完全偏离了\"红钢\"这条线索。

\"郑组长,\"林默忍不住站起来,\"我认为应该重点查德方技术代表...\"

\"林默同志,\"郑明不耐烦地打断,\"你们分局的职责是维持治安。这种涉及国际关系的复杂案件,不是靠你们抓几个小偷的经验就能破的。\"

次日清晨,调查组带来的\"专家\"在机床前折腾了半天,却连机床型号都说不对。老工人王师傅实在看不下去,小声对林默说:\"林局长,那主轴箱的裂缝明明是人为的...\"

林默正要上前,却被女干部拦住:\"闲杂人等不要干扰专家工作!\"

就在这时,豆爱国气喘吁吁地跑来:\"郑组长!工业部档案室查到了!\"

泛黄的档案纸上,一张合影清晰可见:周科长身旁站着的,赫然是现任轻工业局技术处处长!照片备注写着:\"1953年11月,红钢项目德方代表技术交底会\"。

郑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不得不转向林默:\"你...你怎么会想到查这个?\"

\"基础侦查工作而已。\"林默平静地说,\"郑组长不是教导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吗?\"

三天后,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技术处处长家的暗格里,搜出了与东德往来的密信和大量外币。这些关键证据,全是按照林默前期侦查的线索找到的。

结案会上,郑明勉强握着林默的手:\"这次...你们分局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他刻意强调了\"一定\"两个字。

庆功宴上,调查组的人早早离席。梁局长给林默倒了杯酒:\"林默啊,别往心里去。他们这些部里的,眼睛都长在头顶上。\"

\"没关系,\"林默轻声说,\"我们知道自己做了什么。\"